《城市面孔》专访—武爱斌:我待世界以坦荡

阅读量:4623 时间:2020-10-06

微信截图_20201006101119.png

8月23日晚,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《城市面孔》人物专访节目——《武爱斌:我待世界以坦荡》正式播出,引起广泛关注。

朗坤智慧董事长武爱斌接受了南京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张影专题访问,介绍了朗坤如何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一座,一边连着数字经济,另外一边连着实体经济的桥梁,为实体经济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。

中西医结合 给企业看病

记者:朗坤是做什么的?

武爱斌:朗坤是一个用中医和西医,给工厂看病的一家公司。一个工厂,他可能有安全的问题,然后他买了一堆设备,有可靠性的问题,有设备延长寿命的问题。像人一样,第一我要很高效的工作,第二我很健康的工作。但是我们这人是吃五谷杂粮的,所以经常可能会吃的闹肚子。工厂同样的像一个人一样的,它是一个集体,要有序的运营,高效的运营,然后成本很低。所以我们用一些云、大、物、移、智这些所谓的现在的一些技术,把这些技术综合集成起来,针对一个工厂提出解决方案,然后让工厂变得更好。这个就像经常讲用朗坤软件之前是一个病号,但是通过用朗坤软件两三年,它可能会把他培养成一个三级运动员,甚至国家级的运动健将,我觉得这是朗坤的价值。

记者:我们刚走进朗坤园区的时候,其实我发现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一些智慧化的系统,我想问问您就是这样的一些系统,您的灵感是来自于哪呢?

武爱斌:我们自己做管理软件就是帮助病人智能化,所以做一个非常好的,有一定的场景的体现,这个更容易帮助客户理解。我所追求的理念就是你是个好的发型师,但是你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整利索了,然后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,而不能胡子拉渣就去跟人家理发,而且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的发型师。

干干净净做人 坦坦荡荡做事

记者:我在进园区的时候发现园区的地上有一行字,我看了之后我觉得很好奇,因为这行字写的是我希望世界上有一个小岛,住的全是善良和聪明的人,我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?

武爱斌:其实我们自己做企业的时候,心里还是要有爱心的。因为每个员工其实都连着一个家庭,他也是一个社会的组织,所以在这个时候,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,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的责任。我很不希望一个孩子到了朗坤,然后过了几年以后变坏了,在父母认为变坏了,社会也认为他变坏了,我觉得这个企业就没有尽到一个社会的责任。

第二个从做企业的负责人的角度来讲,我觉得我们其实是在带薪修行,对吧?有这么多人跟随着你,其实你这个时候应该给他们爱,给他们力量,应该修身养性,然后把这个团队一步步把他往前带,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有一种正念,要有一种正能量,要有一种爱,不能够,天天的去惩罚员工,然后天天的去抱怨员工,然后天天的就跟员工过不去,其实最后可能你得不到员工这种从心里的认同和尊重,企业确实是很难发展的。

记者:公司的名字叫做朗坤,朗朗乾坤,这个是不是当时取名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含义在里面。

武爱斌:我觉得经营企业一定要清澈透明,因为很多东西你去捂去藏,实际上是成不了的。你必须把一个真实的情况告诉社会。我觉得你在做企业就应该合情合理合规,就要公开、公正、透明。那么这样的话让大家知道,然后才能形成一种合力。

第二个我们在对待客户的时候,你也不能今天给客户报这个价,明天报那个价,应该童叟无欺。第三的话你对政府也是这样,经常你漏税、逃税、瞒报一些东西其实也瞒报不了。所以我觉得君子要坦荡,仁者才会无敌。所以你有这样的一种心情做事情的话,我觉得至少能保证心情愉快,如果企业家心情不愉快,长期的生气,然后担惊受怕,我觉得可能最后他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身体带领员工向前的,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家不可能累死,但是可能会被气死。

(在朗坤的产业园区内,有两处绿色能源,风力发电机以及楼顶的光伏发电设备。由此产生的电量完全可以支撑园区内餐厅的使用。风光互补,自给自足,用大自然馈赠的纯净能源,打造一个未来智慧新能源发电厂的美好场景。干干净净做人,坦坦荡荡做事,这就是武爱斌对自己和对公司的期望)

创业起点 一往无前的进取心

 (1992年,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武爱斌,找到了一份当时人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。两年之后,武爱斌就决定辞职,放弃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,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他这样的决定。当时南京一家著名的外企招收市场销售,武爱斌被顺利录取。进入新的环境,他一切从头学起。工作加班加点,虚心学习,下班了他还会主动留下来,提高英语水平。凭着一颗进取心,武爱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,被提升为该公司市场销售部经理。)

武爱斌:到今天为止,我觉得如果想做一个事情的话,还是要做一些系统的设计。我觉得今天我们来看创业这件事情的时候,我觉得不要轻易的选择创业,也许不太适合自己的一些性格或者一些你的健康,还有很多的一些因素,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心态历程的这样的一个转变。因为创业需要这种因素太多,但是为什么走到今天?我觉得如果你在机关如果觉得不合适,就不要从一机关跳到另一个机关。如果你觉得在一个外企不合适,不要从一个外企跳到另外一个外企,如果你觉得在一个民营企业不合适,你也不要从一个民营企业跳到另外一个民营企业,因为很多的问题是共性的,你是从自身去找自己的一些原因,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一路走过来,只有经历了才会有一些感悟,这是我对创业的理解。

(一次偶然的业务交流机会,武爱斌敏锐地察觉到,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,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,就很有可能面临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所以在武爱斌内心深处,一直以来都有着一个非常坚定的想法,做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。)

记者:您当时创业的时候起步艰难吗?

武爱斌:创业的时候我觉得都是带着余温创业的,比如说当你离开一个单位去另外一个单位的时候,可能上一家单位的一些人脉资源信息,在这个时候可能你第一桶金非常容易获得,因为别人在给你背书,客户可能也是在照顾你,但是往往接了一两个订单,过了一两年以后,可能这时候你企业如果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时候,创业的风险就来了,但是可能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,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是依然觉得创业非常容易,然后你也不去做一些变革,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可能就要倒闭了,所以为什么我们创业的寿命是两三年?事实上我觉得这两三年是个回光返照的时期。

记者:公司从成立到现在,有没有遇到过您觉得特别艰难的时候?

武爱斌:有,这个也是引进了风险投资,然后最后没有实现股东的这样的一个期望和要求,就是股东也辞职了,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,很多的创业者认为风投的钱是不用白不用。所以我觉得早期创业的时候,都应该找一些合作伙伴,都应该找一些产业的基金,而不是过早的去接触这样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,因为他们是带着期望,带着回报,带着退出来投入的,

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,我从我的一些朋友,还得从一些民营企业,我们的一些客户,他能看得到朗坤内在的价值,能了解到朗坤的这样的一个公司的产品的价值,所以从这个群体里面我们很快的就解决了融资,所以我觉得融资一定要找对基因,找对人,找对机构,所以我经常讲选择大于努力,选择大于努力非常重要。

记者:其实从90年代开始,中国社会出现了好多优秀的企业家,包括像您这样的成功的企业家,您觉得您怎么样去衡量企业家跟社会之间的关系?

武爱斌:我觉得企业家事实上是社会的稀缺资源。我们有很多时候不太重视这个群体,其实这个企业家群体是非常脆弱的。我们脆弱在哪?他背负着很多的责任,他可能有的时候一根稻草就把他给压垮了。家庭的责任,社会的责任,还有其他的自己由于修炼不到自己自暴自弃的这样的一些风险,所以我自己觉得整个社会其实对企业家应该更加包容一点。这个社会不愿意看到一个脆弱的企业家群体的形象,所以他经常会穿着西装在表演,其实有很多时候他已经很累了,但是他也要装作精力充沛的样子,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群体应该多去关心他们。

(二十一年来朗坤智慧始终坚持自主创新,如今已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智慧工业关键核心技术。朗坤参与工业云等多项国家级标准的制定,并承建了国家发改委“互联网+建材云”重大专项、新华社瞭望云智库、中信集团建造云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。)


上一篇:《中国电力报》头版头条:能源互联网建设呼唤顶层设计... 下一篇:国信集团:“进口替代”到“价值超越”国信集团:“进...